自贡市普高2016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第Ⅰ卷
1. C 2. B 3. C 4. A 5. D 6. C 7. D 8.A 9. A 10. B 11. B
第II卷
36.(24分)
(1)(10分)
平原和低地面积大,耕地面积广(2分) 地处中亚内陆,光照丰富,昼夜温差大(2分) 黑土分布广,有机质和腐殖质丰富(2分) 历史悠久,很早就实现了规模化和机械化(2分) 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2分)
(2)分(8分)
纬度较高,热量条件只能满足一年一熟(2分) 北部水分好,土壤肥沃,但热量较差,水热组合差(2分) 降水变率大(或农业自然灾害频发),粮食生产波动大(2分) 地处内陆,交通不便,农业生产贸易受限制(2分)
(3)(6分)
针对热量条件不足,提高农业技术,如使用农用塑料薄膜,培育耐寒品种(2分) 针对水热组合差,跨流域合理调水(2分) 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措施,保证农业用水灌溉(2分) 加强交通运输建设,使粮食贸易线路畅通(2分)
36.(24分)
(1)(8分)
6月中旬至9月下旬,水位基本不变,维持低水位状态;(2分) 入库流量等于出库流量(之前出库流量大于入库流量),收支平衡,维持低水位状态;(2分)
9月下旬到12月水位上升, 水库蓄水;(2分)入库流量大于出库流量,水量收入大于支持,水量盈余;(2分)
(2)(8分)
每年1月至次年4月,鄱阳湖地区正处于枯水期;(2分) 此时三峡水库的补水为鄱阳湖区的居民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2分) 湖区水面增大,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3分) 入湖水量增多,带入部分泥沙,可能加剧鄱阳湖的泥沙沉积;(2分) 湖面扩大,增大湖区蒸发量,有利于增强内陆循环;(2分)
(3)(6分)
防洪;(2分) 在洪水来临之前腾空库容是为了迎接汛期大洪水,增大三峡水库的调蓄能力(2分),确保长江荆江河段和洞庭湖(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2分)
42.(10分)
自贡市旅游资源丰富,时空组合好(2分) 彩灯艺术精湛,久负盛名 (2分) 饮食文化富有特色(2分) 春节期间,天气条件好(2分) 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善(或高速公路免费)(2分) 服务质量优良(2分) 人们生活条件极大改善(2分)
43. (10分)
在形成区,由于长期风化作用,地表堆积了大量的碎屑物质(2分) 夏季大量冰川融水与地表碎屑物质混合(2分) 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泥石流通过流通区(2分)
进入堆积区,由于地表坡度减缓,流速减慢(2分) 大量碎屑物质沉积(2分)
44. (10分)
大量私家车辆入城,(2分) 老城区交通容量较小 城市交通拥挤(2分) 车辆多加上堵车严重,(2分) 排放大量汽车尾气,城市大气污染加重(2分) 来旅游的游客多,生活废弃物大量增加(2分)
自贡市普高2016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 政治部分答案
12.B 13.A 14.D 15.C 16.A 17.B 18.D 19.A 20.B 21.D 22.C 23.D
38.评分答案要点:(26分)
(1)(12分)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全面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从全局出发,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②依据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真正解决问题。扶贫脱贫的关键是“分类施策”;③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善于抓主要矛盾,扶贫脱贫关键在于精准,抓住重点;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强化问题导向,形成全社会扶贫攻坚的强大动力和合力。(每点3分,共12分)
(2)(14分)①完善多种所有制经济,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针对扶持对象,具体安排项目实施精准扶贫;(4分)②兼顾效率与公平,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通;(4分)③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3分)④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村民收入。(3分)
39.评分答案要点:(26分)
(1)(10分)①要立足于社会实践,不断在服务社会中发展创新;(3分)②要善于在继承传统中推陈出新,从传统中医药文化中汲取灵感;(3分)③要善于博采众长,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升中医药水平;(2分)④要利用大众传媒传播中医药文化。(2分)
(2)(12分)①是由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2分)②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制定人才发展战略,引导社会尊重人才、尊重创新;(4分)③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最终是人才的较量,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3分)④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政府有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建设的职能,通过发展教育事业,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实现人尽其才。(3分)
(3)(4分)主要建议:①坚持实践的观点,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②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提出新问题、新要求,推动新的探索和研究;③坚持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坚持认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4分。评分要求:第一级3—4分,观点明确,条理清楚,有理有据;第二级2分,观点比较明确,有条理;第三级1分,不能列出要点,综合论述;第四级0分,观点不明,没有要点)
自贡市普高2016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计48分)
24、A 25、B 26、B 27、A 28、B 29、D 30、C 31、C 32、A
33、D 34、C 35、D
二、非选择题(40题25分,41题12分,45题15分,计52分)
40、(1)人性本善是孟子道德学说基础;(2分)把仁义看作最高道德原则,提出了以仁、义、礼、智为基本内容的道德规范体系;(2分)良能和良知是人的天性;(1分)“认识你自己”; (2分)“美德即知识”。(2分)
(2)孟:政治因素:诸侯纷争,礼崩乐坏;(2分)
经济因素:奴隶制经济瓦解,封建经济发展;(2分)
历史价值: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准则。(1分)
苏:政治因素: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
经济因素: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发展;(2分)
历史价值: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1分)
(3)变化:前期对中国传统道德主要持批判态度,后期则以弘扬为主。 (2分)
因素:个人生活经历、世界大战的刺激、早期西方思想的影响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等。(4分)
41、(12分)、示例一:
观点一,即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的起点,理由:(4分)
从战争性质看,这场战争标志着外国帝国主义侵入中国的起点,此后的中国历史便主要是一部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外国在华活动加剧,打破中国的孤立局面;这场战争把“半封建”的中国拖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
从中外关系看,外国的侵略打破了中国的闭关自守状态(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影响只局限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少数士大夫,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鸦片战争西方的冲击才真正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
从经济制度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有利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从文化交流看,西学东渐开始冲击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8分)
示例二:
观点二:近代中国开始于明清之际的1600年前后。 理由如下:(4分)
就内部事态而言,该时期适逢满族的兴起和清王朝的建立;1600—1800年期问,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手工业的进步,商业活动的繁荣,城市的发展,使中国社会和思想潮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就外部局势而言,16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走向整体。西学开始传入中国。19世纪西学对中国极其巨大的影响只是两个半世纪前业已启动的进程的延伸和强化。
界定近代中国起自于1600年前后的做法,可以使近代中国的开端与近代欧洲的开端趋于一致。(8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特点:兵农合一;强干弱枝;兵将分离。(任答两点,4分)
影响:唐朝初期,府兵拥有较强战斗力;(2分)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2分)防止将帅拥兵自重,有利于巩固唐朝统治,是唐朝盛世局面形成的重要原因。(1分)
(2)原因:唐初承平日久,不重视军队训练;(2分)唐朝征讨,多用蕃兵;(2分)兵将分离,不利于提高战斗力;(2分)均田制逐渐被破坏,兵源枯竭。(任答三点,6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阶层联合;(2分)民主协商;中国共产党将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相结合;(2分)共产党在政治上居于领导地位。(2分)
(2) 作用:建立了参政议政的机制,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有利于大后方民主运动的开展;(3分)三三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共在抗日战争条件下推进民主政治的一个创举;(3分)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制度形成创造了条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3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原则: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2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2分)
不足:未明确区分侵略战争与自卫战争,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3分)实际没有起到制止侵略战争、维护和平的作用。(2分)
(2)意义:第一次以国际公约的形式,强调的互不侵犯和限制战争的原则,体现了历史进步;(2分)《非战公约》有利于巩固一战后欧洲的和平秩序;(2分)关于限制战争的基本原则,为其后的《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文件所继承和发展。(2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主张:“教育救国”;教育具有与发展实业同等重要的地位;教育兴办应以师范教育为先,教育循序渐进。(6分)
关系:教育与实业相辅相成,同为立国之本。(3分)
(2)评价:具有爱国性和进步性;(2分)极大提高了国民素质,有利于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2分)提供大量知识人才促进了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运动或变革的开展。(任答两点即可)
局限:未能认识到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教育救国实现的前提,故不能真正实现教育救国的主张。(2分)